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
发布人: 学生工作处
发布时间: 2023-04-06
浏览次数: 10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,全面落实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提升学生公寓服务工作水平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守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,打造富有学校特色、符合思政要求、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,深入构建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格局,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、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二、基本原则

1. 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。围绕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,以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 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的全过程、各方面,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、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,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、实效性。

2. 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。将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,全面统筹各领域、各环节、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,合理设置目标任务,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、热点问题,分步骤、有重点地取得突破。

3. 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。推动领导力量、管理力量、思政力量、服务力量“人在一线”“心在一线”“思在一线”“干在一线”,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,激发学生参与试点工作的内生动力。同时强化严管就是厚爱的氛围,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、努力成才。

三、建设内容

(一)建设目标
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党建为引领,形成以两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“一站式”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,四个社区功能室为文化主阵地,二十三个楼栋辅导员工作室/党员工作站为育人主阵地,学生寝室为管理主阵地的学生社区基本构架,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、“三全育人”实践园地、平安校园样板高地。

(二)基本思路

始终坚持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,使教育、管理、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、立体化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。通过“党建引领、管理协同、队伍进驻、服务下沉、文化浸润、自我管理”的基本思路,推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。

(三)总体规划

通过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,引导全校党员干部、教职员工积极践行“一线原则”,集成学校领导力量、党员力量、思政力量、管理力量、服务力量,下沉到学生中间,形成以亚园 “一站式” 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、以辅导员工作室、党员工作室、心理咨询室等共享空间为载体的社区育人模式,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习型、服务型、成长型的新型社区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。

(四)具体举措

1. 加强顶层设计、完善运行机制。成立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领导小组,由党委书记、校长担任组长,分管学生工作、教学工作、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,党委组织部、党委宣传部、人事处、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()、保卫部()、团委、国际合作交流处、信息与网络中心、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(),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,加强规划设计,整合资源力量,统筹推进试点工作。把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校2022年下半年重点任务,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空间改造升级。建立以学生工作处为主导、社区主任为主管、党团组织为主体,驻楼辅导员为骨干、物业楼管员为基础、大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参与、各部门齐抓共管、领导干部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。

2. 坚持党建引领、激发先锋效能。建立6个师生联合党支部,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驻联合党支部,开展理论宣讲和思想引领。建立领导干部进学生社区讲授思政课和党课制度。建立“党员活动室”6个,将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、培养、考察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公寓社区,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及育人功能;成立23个社区团支部,挂牌约140间“党员宿舍”,增强党员身份认同,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3. 打造线上平台、实施网络思政。通过整合现有服务、管理、思政功能平台资源,打造线上“一站式”社区服务大厅。在完善线上管理服务职能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“云上大思政课”平台资源,根据不同的年级和时间节点,开设和大学生学习、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题学习、讨论,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积极思想观念的认识和理解,并加以内化。不断聚力思想、聚优平台、聚合资源,构筑特色鲜明、功能互补、多平台联动社区网络思政工作体系,进一步打造便捷的“智慧社区”服务管理育人体系。

4. 整合教育资源、形成育人合力。制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,定期开展 “书记面对面”、“校长零距离”等活动,鼓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头担任学生社区“楼长”“层长”;选聘23名社区专职辅导员,选聘60名专业教师、管理干部担任社区兼职辅导员,遴选100名优秀学生干部担任社区助理辅导员,同时配备生活指导教师、心理咨询教师、社团指导教师等;建设“和煦之家”公寓辅导员工作室23个,入驻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同吃、同住、同生活,充分发挥育人优势。

5. 筑牢安全底线,健全网格体系。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,以“规范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、长效化”的管理服务体系,筑牢学生公寓管理安全稳定防线,形成“社区主任—楼长—层长—宿舍长”四级网格员队伍,选拔社区主任6名,楼长23名,层长约138名,宿舍长约3000名,实现所有楼宇、楼层全覆盖。工作上把学生需求放在首位,学生参与社区日常管理,社区通过召开安全专项推进会、室长会议,安全检查等排查安全隐患,堵住管理漏洞,让同学们有更直接、更实在的参与感、安全感;加强技防平台建设,网格员通过手机平台,及时将网格内出现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,打通安全保障“最后一百米”,做到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责任到人、不留死角。

6. 注重文化浸润、实现以文化人。营造党建文化氛围,打造爱党爱国教育的党建工作室、党建长廊等,树立醒目党建标识,在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中组织开展新生入团、入党启蒙教育活动等,通过情境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思想升华;建设学院文化阵地,学院深入挖掘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,凝炼特色文化,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、公共空间等,打造多主题育人环境,融合党建和思政育人元素,增进文化育人实效;打造幸福社区文化,通过提倡社区公约、社区文化节、雅室设计比赛、寝室才艺展示、星级宿舍评选、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,提升社区文化的幸福感和感染力,举办社区文化体育、志愿服务系列活动,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。

7. 坚持以点带面、完善社区建设。采取分批分期,前期完成一个园区“一站式”服务中心、23个辅导员工作室和6个党员活动室建设,持续推进各类公寓社区功能室建设,以宿舍楼群为单位建设思政主题教育多媒体活动室、学生活动室、谈心谈话室、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,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、个性化的思想,以及学习、生活需求。

四、实施阶段

建设工作分为布局申报、建设实施、总结提高、持续推进四个阶段。

(一)布局申报阶段(20229-10)

根据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申报方案,并上报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备案。

(二)全面实施阶段(202211-20239)

学生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建设方案,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举措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工作,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。

(三)总结提高阶段(20239-202312)

学生社区进行自我评估,上报工作总结。领导小组对学生社区进行全面调研,加强建设成果和经验总结,适时调整运行机制和方案。多种渠道积极、主动宣传推介典型经验、成果和案例,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。

(四)持续推进阶段(长期)

持续推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,将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和政策举措,巩固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成效。

五、支撑保障

(一)成立领导小组

成立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领导小组,由党委书记、校长担任组长,分管学生工作、教学工作、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,党委组织部、党委宣传部、人事处、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()、保卫部()、团委、国际合作交流处、信息与网络中心、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(),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,加强规划设计,整合资源力量,统筹推进试点工作。

()完善机构设置

学生社区设立主任、副主任,统筹社区日常工作开展。由学生工作处、教务处、相关学院选派干部兼任社区主任、副主任。社区主要工作人员为辅导员。职能部门、学院负责配备进驻社区的管理队伍,导师队伍,并从工作量认定,津贴发放、职务(职级)晋升等方面为参与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人员提供支撑保障。

()保障运行经费

学校提供专项社区运行经费,结合学生社区年度预算提供资助,健全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,并根据试点成效实施动态管理。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建设经费,用于发放导师津贴、支持学生活动与奖励等,保障社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。

()设置物理空间

打造功能齐全、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,充分满足学生学习、研讨、咨询、展示、休闲等实际需求。为入驻队伍提供方便务实的办公、生活等条件。

()开展考核奖励

建立以育人成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,将支持学生社区建设纳入职能部门和各学院()考核范围,强化基于考核的激励和问责机制,基于考核结果统筹经费分配和各职能部门、各学院业绩奖励。

20221120

Copyright ©1996-2020 xgc.jsviat.edu.cn, All Rights Reserved

版权所有: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苏ICP备11021512号-008 技术支持:信息与网络中心

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:221116 电话:0516--838890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