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克服耻感,了解抑郁症。当亲友得了抑郁症,你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羞耻感,这种耻感会在无意识之中影响你对他的态度。比如和旁人提起他时欲言又止,小心翼翼地过分保护或过分责怪……这些都可能会被抑郁症患者捕捉到。
当你想去支持他,首先要厘清自己的感受和看法,克服偏见。最好的方式,是先看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书籍和影视剧,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、患者的身体和内心又会经历什么,然后坦诚地和他聊一聊,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2.做一个倾听者,保持开放和理解。放下批判的想法,例如“你这就是懒/自私/闲得/想太多”“坚强一些”“你太矫情了”“抗压能力太差了”。
也不要轻易说“我理解”,除非你真的有过切身体验,真诚地说“我不明白,但我真的想知道”会让人感觉更好。
你可以做一个温暖的倾听者,不试图“修复”对方,也不期望他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速度好起来。提供情绪和心理上的支持,让他有一个安全的空间释放被压抑的情绪。向他传递“无论你怎样,我仍然爱你”“你对我很重要”“无论如何我都在你身边”“这不意味着你脆弱或有缺陷”的信息。
3.设定支持边界,照顾好自己。不要“过度消耗自己”,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。问问自己是否过度焦虑、担心甚至是生气,导致对他的不耐烦和责怪;或者在陪伴的时候,产生强烈的无助和内疚感,以至于想要远离。
这些表现意味着你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“陪伴者疲劳”。研究显示,73.7%的青少年抑郁症照顾者具有轻度到中度的陪伴者疲劳。
请记得,在支持他的时候,你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生活,明白自己的能力和界限,让他知道,你不会一天24小时围着他们转,你也有自己的生活。
4.温柔地督促治疗。可以主动问对方,要不要一起去医院或者去看心理咨询师。但有些抑郁者不想去医院,不想吃药,不想见咨询师。可能是因为生病导致的消沉疲惫,可能是因为病耻感,也可能是因为害怕治不好。向他保证,就像任何其他的医学疾病一样,抑郁症是可以医治的。
如果对方拒绝去看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,尝试带他去看全科医生(可能不那么排斥)。与医生商量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,这可以排除由身体原因导致的抑郁。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,全科医生会建议转诊。
帮他预约精神科医生或治疗师。找到合适的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可能很困难,而且通常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。但对一个已经能量不足的抑郁者来说,帮忙打电话进行咨询或者预约挂号也是巨大的帮助。
5.识别危险征兆。如果你发现他有自杀的风险,首先要陪在他身边。然后,尽快告诉对方你的担忧。很多人不愿意谈论死亡这件事,或者认为谈论死亡会增加对方自杀的可能,但事实并不会这样。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谈论他自杀的想法和感觉,能够增加拯救对方生命的可能性。
但如果你感到自己很难做到扭转对方的想法,或者情况危急,请立即寻求专业的帮助,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,你可以拨打报警电话让当事人强制住院治疗,这听起来让人害怕、但有时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保护措施。
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,要警惕他是否在偷偷地伤害自己,比如用刀划手臂、用香烟或火烫自己和抓破皮肤等。这些行为往往发生在厕所、上锁的房间,或者深夜独自一人的时候。
伤口会被小心地用衣袖遮盖住,很难发现。所以当他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划痕,天热仍然穿长袖长裤,故意用东西遮住手腕关节处,常常一个人躲起来,不愿上学,以及情绪反常的时候,很有可能他在暗中伤害自己。
对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动机,研究者们认为可能是寻求关注、释放情绪、自我攻击以维系父母的关系。因此,在处理好伤口,将他送去治疗之后,也请和他开诚布公地聊一聊,表达你的关心。
——“简单心理”公众号,2022年11月10日